暑假一開始就下了那麼多天的大雨
不過仍然熄滅不了咱七逃囝仔旅行的心
當然安全也是最重要滴~~~前提
今天要介紹的是適合安排一天閒暇時光
靜靜的、緩緩的、悠閒地
欣賞打卡這文靜、藝術的人文景觀社區
[維基小百科時間]
寶藏巖聚落
是個沿山形而造的違建小鄰里社區
得名於該地佛寺寶藏巖觀音亭
總面積3.97公頃雖然不算大
但因具違建眷村等人文特殊景觀價值
1997年6月後開始受學者、民眾普遍注意
並經整建及媒體報導
於2006年《紐約時報》將該處納入台北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
維基百科→(點我)
從公館捷運至寶藏巖步行約10~15min
前往寶藏巖的路上
在汀州路三段230巷路邊旁或牆壁上
都看得到「今天適合迷路」字樣的海報
感覺一股強烈的文藝氣息就在前方不遠處
進到聚落之前
首先會看到的是佛寺寶藏巖
從佛寺左邊有條小路
就會直直通往今天的主角「寶藏巖聚落」了
▼聚落地圖
之所以為尋寶之旅
是因為在這佔屏約3.97公頃的聚落裡
聚集了大學生、藝術家、文化觀察者及部分居民
成就了這個「共生聚落」
讓這裡許多不起眼、不經意的角落裡
裝飾著不少小巧思的彩蛋和亮點
老舊的磚牆和碎石地板
加上鮮豔配色的指引牌點綴
表現出古今文化衝突的美感
還有牆上的壁畫
細膩度可說是完全到位
說到藝術
當然也少不了極簡風格~
這裡
是我最喜歡的角落
一種錯綜複雜的層次感
感覺所有的事情都糾結在了一塊
但往上一看
天空卻又是那麼的遼闊、輕鬆和自在
而這個角落也有一家我很喜歡的店
「無用偵探社」←←(寶藏巖-番外篇)
少了半個樓層的半樓廣場
換個角度想就變成了頂樓平台(嗯!?
遠處有幾條平行不交會的高架/交流道
相隔另一頭的建物年齡也有極大差距
▲雖然只有半樓
從窗外看出去別有一番風味
這景也讓我想起之前有部電影「陰森林」
這邊就像是遠離塵囂的傳統小鎮
森林的另一頭則是繁華的熱鬧都市
▲連插座槽也要來搞怪一下
沿途的重要交叉口
旁邊都會有醒目的指示牌指引方向
對於初次來的人應該...
效果有限(尤其像我這種不愛看說明的人)
而且到處亂繞嘛比較刺激
有種尋寶的感覺
▼兩天工作室
寶藏巖裏頭的駐村藝術家販賣部
多是賣些自創的藝術小物品
招牌下的國小座椅也相當有趣
之所以為兩天工作室之命名
稍微探聽了一下
原來是因為當初是由不同各體藝術家們
來共同圓這一場藝術夢
而每週扣除各位的上班天數
就只剩六日「兩天」圓夢的時間
興趣和夢想也在這兩天間慢慢茁壯
因此取名為「兩天工作室」
駐村的藝術家們
都有各自擁有的領地
在有限的空間裡大顯神威
當然也有些藝術讓人看起來...
覺得有些詭譎!?
庵果然還是不懂藝術阿~
破碎的老舊建築
和幸運餅乾的裝置藝術(Fortune Cookie)
滿目瘡痍的歷史建築
感覺就像歷經過大戰時期的廢墟
在放一台戰車就可以來開拍「怒火特攻隊2」了 (誤
大叔!!! 您別這樣嚇人啊~~
(還好現在是白天)
▲這畫面,讓我想起以前的國小
走廊兩側便是教室
也有一條水溝道從旁邊開過去
而下課最常做的就是拿杯子去....
撈青蛙、撈小魚,輕輕撈起,緩緩放下
然後921的時候我母校就被震倒了 T^T!!!
▼防空洞
旅行這天為「未開放」
可能哥吉拉或薩諾斯來襲時會開啟吧,我猜
▼網路上看到蠻紅的一家美食店「尖蚪」
外觀完全看不出是賣吃滴...
這間店有個特殊賣點
就是店家不使用任何「免洗餐具」
包括在這兒點的飲料
也都是配上不鏽鋼吸管
非常之環保愛地球
(海龜再也不怕被吸管搓到鼻孔了 YA!)
兜完半圈以上的寶藏巖
礙於今日時間有限
遺憾是無法細心品嘗
收穫是我又把一個美景銘記在心
穿梭在這聚落裡
就像小孩般不斷找尋裏頭的彩蛋和亮點
而且似乎還有許多小細節
等帶著人們去發掘
one piece 是存在的!!!(吶喊~~~
《地點資訊》
☆景點名稱:寶藏巖聚落←(官網連結)
☆地點: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
☆開放時間:
週二至週日11:00-22:00
週一休館,週二至週日展覽僅開放至18:00
☆停車位:■有;□無
(在進入寶藏巖之前有個停車場車位不算多)
☆交通建議:捷運、開車
☆推薦指數 (滿分5顆星):★★★★★
☆其他建議事項:
建議旅行者們不管好天氣壞天氣
都帶著一把傘,尤以台灣炎熱的氣候帶
艷陽高照下帶把傘真的會涼上許多。
《臺北旅行-延伸閱讀》